Skip to main content
Submitted by zdkc on 30 August 2016
创业过程中如何进行风险管控?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完善好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储备工作,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成都理工大学于8月26日至31日举办了第二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

本期训练营,学校创新创业俱乐部邀请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光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朱晓章博士等13名校内外专家老师为学员授课。培训内容涵盖创新创业与国家发展、初创企业结构及股权激励、资本运作、“挑战杯”作品讲解等课程。训练营通过课程教育、素质拓展、班会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郭朝辉为训练营创业导师颁发聘书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郭朝辉为训练营创业导师颁发聘书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教授为训练营学员讲学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教授为训练营学员讲学

  • 创业过程中的风险管控

 

8月30日,朱晓章应邀来到成都理工大学,在逸夫楼报告厅为成都理工大学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的同学们做“创新项目如何转化为创业实践”的专题讲座。

2014年,从美国杜克大学回到电子科技大学后,朱晓章及其团队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熠星创新创意大赛决赛路演中,以《“鹰眼”精定位安全系统》的参赛项目获得天使投资额度第一名;2015年2月,成立了四川中电昆辰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公司化运作精确空间定位的专利商业化;2016年以来,公司在科技及市场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一颗科技创业的新兴企业之星正在冉冉升起。

在今年四月举办的首届训练营中,朱晓章博士通过分享自己作为一名“理工男”的创业经历,使大学生创客们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成果转化及市场生存法则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本次讲座则以《创业过程中的风险管控》为题,深度剖析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风险及应对措施,让现场踌躇满志的学生创业者们深刻意识到创业并不总是光鲜的,并冷静思考自己的项目,回归理性、脚踏实地的创业本质。

这次讲座中,朱晓章博士结合互联网创业的经典案例,从创始团队在公司发展不同阶段中可能出现的团队分裂、投资人股东分歧、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的恶意抹黑等各方面,对创业过程中或面临的种种风险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并于最后提出其正筹备的高校发明专利帮扶计划,彰显其作为高校知识成果转化企业领头人的社会责任感。

 

电子科技大学朱晓章博士为训练营学员讲学电子科技大学朱晓章博士为训练营学员讲学

 

  • 创始团队分裂的风险

  

“风险管控,是每个企业家都要时刻关注的经营议题”,朱晓章表示,这是一路走来,最想想分享给各位企业家及创业者的切身感受。

朱博士首先以“丁香园冯大辉”期权这一热点事件作为引入,论述股权结构和条款的重要性;再以“新西少肉夹馍”创始人宋鑫的故事让大学生创客们明确当前社会中,市场很大、机会很多,甚至在同一个市场里,仍可进行深耕;要谨慎选择合伙人,尤其是跟年轻的创业者合伙。任何一个团队都要共同经历很多事情,才能更好的相互融合。这两个案例深刻揭示出,商业文明的本质应该是互助共赢、相互合作帮扶、共同前进,遇到问题与纠纷,也应不断合谈,争取达成一致的协议;而不是抹黑对方、背后捅刀。

  

  • 投资人股东分歧

  

关于投资人股东分歧,朱博士提出公司法是目前国内股权控制的唯一依据,并讲解了公司法中关于增资、转让、控股等相关规定;同时以其身边多位创业者的真实经历为例,漫谈创业者与投资方的博弈与合作。大学生创业者们更多的还是在象牙塔中思考问题,眼界、视野、格局都有局限;这一维度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们对于投资机构、资本运作等领域的认知,拓展其目光所及之处。脚踏实地是基础,仰望星空是助飞能量,都是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 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恶意抹黑与公关应对

  

“第三方面的风险,可能就来源于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了,”朱晓章博士笑着说到,“这个话题的分享开始前,我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百度下我的名字,我也休息一会儿”。

这个互动小环节结束后,朱博士回到讲台,演讲继续。他笑着谈及最近网上热议的侵权事件,成都某竞争企业实名举报自己学术造假以及对公司核心技术的恶意抹黑。朱博士完整讲述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分享了面临这类风险的应对方式:首先一定是媒体层面的公关应对,务必第一时间发出声音、亮出姿态,最大程度降低负面舆论对群众的误导,决不能任由对方抹黑;其次自然是全面配合学校等相关机构的调查,等待客观公正的证明,身正不怕影斜;第三是启动法务层面的取证与诉讼,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制裁不法行为;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回归到商业运作的本质上,技术研发、指标推进、产品迭代、市场拓展、销售运营等一系列原本就稳健进行的商业节奏其实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反而更激励着团队的前行。朱博士坦言,面对诽谤与抹黑,最好的回应无非就是真实坦诚回应,并更加迅猛地前行。

  

  • 高校发明与专利帮扶计划

  

所有故事讲完后,朱晓章博士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在这次事件中,你们认为中电昆辰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在场学生纷纷回应,“有自主研发能力”、“有发明专利”......朱博士连连点头,“大家很不多,都意识到关键点了。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成果保护,这种保护开始的时间并不一定要等到公司成立之后,而是一旦你有好的想法或技术,就可以第一时间申请保护了。申请专利是有成本的,尤其是对在座的各位在校学生。”

讲到这里,朱博士便提出自己正在筹备的高校发明与专利帮扶计划。“2011年,我还在读书时就申请了专利,当时也没有意识到它的作用和意义,却在5年后,当我的学术名誉权受到侵害时,成为最有力且不容置疑的回击。专利不仅仅是对自己知识产权、劳动成果的尊重,更是一种对未来的保护。”

朱博士鼓励学生申请专利,并讲解了川内各高校、政府对于专利申请相关的补贴政策,提出他所主导的高校发明与专利帮扶计划包括“雏鹰发明专利扶持基金”与“鹰眼发明专利追偿基金”,前者主要鼓励高校学生进行发明研究与专利申请,后者则专项维护川内高校师生的知识产权,提供发明专利侵权维护的一系列资金、技术、专业法务等相关支持。

朱晓章博士是从电子科技大学微波辐射与散射科研团队走出来的,如今的成就,正是基于寒窗数十载的勤学苦读与潜心研究,对于学校,他始终有着特殊的情怀。“我们是高校知识成果转化走出来的团队,源于学校、政府的政策与关怀,也时刻思考着如何进行更好的反馈,今天提到的高校发明与专利帮扶计划便是我们感恩的方式之一。”朱博士言语之中的感恩、自信、从容,深深感染着在场的青年创业者。

最后,一场满满干货分享的双创训练营在一句诗意的祝福中结束,掌声经久不息——“未来就看你们的成长了,既然已经选择远方,我们就一起风雨兼程吧!”

 

据悉,本期训练营为期一年,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前期培育阶段。各学院通过选拔推荐,共有500名同学获得学员资格。训练营将采用班导师、班主任、学生干部三重管理模式。终期考核通过的同学可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入下一阶段的创新创业训练。

 

联系客户支持